黯淡的歷史

人們總是認為,前途一片光明,但是他們卻彷彿從不曾回頭看看腳下的歷史。所謂的「正向思考」總是會在人群中失控而一發不可收拾,但是冰涼的、不近人情的歷史卻總是將沉溺幻夢的人拉回殘酷的現實。歷史是黯淡的,它不動聲色,卻輕而易舉地將人們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擊得粉碎。

想要打擊一個抱有積極幻想的人是很容易的,只要將他的一切思維邏輯復刻並丟入一段暗無天日的歷史中。歷史會告訴他,他之所想不過夢幻泡影,一切都是那樣地可望而不可及。

讓我們馬上做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——假設一個人出生於1900年中國上海灘法租界的一個富商家庭,此時正值清光緒二十六年,上海境內西方列強租界林立、對外貿易頻繁、工商業繁榮、文娛產業發達。他從出生開始長到十二歲,度過了幸福而安穩的童年時光。十二歲時,恰逢武昌起義爆發、辛亥革命勝利、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佈成立。此時的他可能尚處懵懂的少年時光,但對如此改朝換代的大事必然不會毫不知情,所以他應當會對未來充滿希望,因為封建帝制終被推翻、國家前途一片光明。此時的他仍在學堂,但也開始跟隨父輩學習打理家族的一些產業,風華正茂,意氣風發。就這樣過了二十年,期間中華民國雖然經歷了軍閥混戰和北伐戰爭,但身處法租界的他依然像生活在世外桃源,此時的上海灘租界高度繁榮,他的家族產業不斷壯大。直到1932年,日軍佔領淞滬鐵路,所幸的是,戰火並沒有延燒到租界中,這一年他三十二歲,正值「而立」之年。五年以後(1937年),蔣中正調動七十萬軍隊與日軍展開了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,上海租界北半部遭受重創,他仍然僥倖躲過一劫,但此時的上海租界卻因此進入「孤島時期」。又過了四年(1941年),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軍佔領租界,但為了維持上海「國際都市」的形象,並未破壞其經濟的運轉,1943年,已有百年歷史的上海租界被日軍交還給「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」,而此時的他已至「不惑」之年,依舊忙碌於自己的產業,未受戰火過多的影響。1945年,抗日戰爭勝利,蔣中正從日軍手中接管上海,然而太平的日子還沒過幾天,國共內戰就此打響,1949年,中華民國政府從大陸撤退至臺灣,上海被解放軍攻佔,此時的他,已經快到「知天命」之年,雖然飽經戰火,他卻樂觀地相信,這個新成立的政府一定會使得中國保持繁榮富強的氣象,也一定可以將他的生活恢復到久違的安寧與平靜。然而1949年後,他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地壞了下去,1953年,他的家族產業被政府強制「公私合營」,1966年,所有產業都被收歸國有,然而產業的喪失並非是最沉重的打擊,從1957年開始,上海市區的每人豬肉定量只有每十天一百二十五克,到了1961年八至十二月間,每月下旬,全市幾乎無豬肉供應,境況已經到了連日常生活都快要無法維持的地步。他十分懂得「韜光養晦」的道理,明哲保身地躲過了「鎮反運動」和「反右整風運動」兩場滔天的浩劫。1967年一月,上海率先成立了「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」,這一年他六十七歲,由於早已被安上「走資派」黑五類的帽子,他在一場又一場的批鬥之中,悽涼地死去,享年六十七歲。

漫漫人生路,彈指一揮間。而歷史卻永遠是歷史。

現在如果我們試著將這個「假設出來的人」的出生時間往後平移一百年,也就是平移到2000年,事情又會是怎樣呢?任何人都可以盡情地推演與想象,但很多人卻會立刻堅定地認為他不會重走一百年前的老舊道路。可若真是如此,一百年前的他曾看到過兩次「驚天動地」的改朝換代,第一次徹底推翻了那個腐朽的封建帝制,第二次時則宣稱推翻了萬惡的資本主義並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,且每一次改朝換代時他均抱有積極而熱切的期望,他也曾堅定地認為自己的生活會越來越好,為什麼兩次如此「先進」的革命卻最終還是給他帶來了如此悲涼的命運呢?

歷史總是那麼黯淡無光,它的悲涼注定無人能懂。無論多少樂觀主義者前赴後繼地滿懷希望與憧憬,歷史卻總是給他們一個又一個絕望的背影。多少人的青春因此埋葬?多少人的夢想還在路上?多少人滿腔熱血走上了冰冷的山崗,最終在風燭殘年時才看到了殘酷的真相?所以,若是我,我會將滿腔熱血輕輕埋葬,獨自一人走到江邊的船上,對船夫說:「帶我走!」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湖畔的天空

三百年後的今朝——歷史的玄想

小西門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