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西門記

(2019年2月舊文重發)

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,我敢賭咒發誓,可現在的人大多不相信了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不再相信這個世界上會發生這樣的事情,不再相信世間存在這樣一個地方,存在過那樣善良的人,發生過那樣溫暖的事。他們不會相信一個人因為偶然獲得一段親情的緣分。可縱使它真實,那又如何呢?這只是一段回憶,它只屬於我,不屬於別的人。說來慚愧,我都快要把它忘了,偶然想起,卻又是那麼美好。為了防止我忘了它,還是寫下來比較好吧。

事情要從我很小的時候說起,有多小呢?小到我還不俱備記事的能力。

很多人的童年是由爺爺奶奶陪伴的,因為爸爸媽媽大多較忙。可我不是。我的祖父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,我不曾見過他一面。爸爸是祖母最小的孩子,故我出生後,祖母年事已高,無力再千里迢迢趕到南京來照看我。那時候,我們家的生活非常困苦,媽媽生了我之後,爸爸便去了很遠的地方讀研究所。媽媽又要工作,又要照顧我,當時還在忙著考試,十分辛苦。

我有一個壞毛病,就是每到晚上就哭,很大了還是如此。媽媽往往忙碌了一天之後,晚上又被我的哭聲吵得無法入眠,沒過多久,就患上了急性闌尾炎,病倒在床。

我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

一個秋日的夜晚,疲憊的媽媽抱著我在溧水縣城的街頭散步,不知不覺,來到一條不為人知的小巷,小巷中有一家很小的店鋪,店主是一個溫柔的奶奶和一個和藹的爺爺。「好可愛呀,這是誰家的小孩子?」奶奶問媽媽,在簡單的交談過後,將我留了下來。我就這樣,又有了爺爺奶奶,他們那時還很年輕,區別於我血緣關係的祖父祖母,我用溧水方言的「奈」和「涯涯」來稱呼他們。

這一條巷子,名叫「小西門」,是我度過了生命中幾年光陰的地方。所謂「小西門」,為溧水縣城西邊的小城門,與「大西門」僅一街之隔,但我到那裡的時候,已經沒有什麼城門了,只是作為兩個習慣的名稱保留在地名裡。

關於那兩年我究竟是如何度過的,我早已記不大清楚了,只是腦海中零零碎碎還會有一些片段浮現。

每天早上,奶奶叫醒睡夢中的我,幫我穿好衣裳,拉著我坐到小店裡,對著隔壁喊:「小五子,來豆沙包子和一根油條。」小五子是一個約三十歲左右的人,和妻子一起經營著隔壁一家簡陋的飯店,恰好就在奶奶小店的旁邊。這個所謂的「飯店」,其實是一個類似於大排檔的地方,店面不到二十平方公尺,只容得下一間廚房,店門口擺了兩張桌子,有客路過的時候,經常會點上一碗熱騰騰的餛飩面,沒客的時候,那裡就是小巷裡的人們打牌聊天的地方。

奶奶的屋子就位於小店的後方,那是一棟老式的民居,有兩層。在小店旁支巷的拐角處,是一家印刷廠,每天都有面包車絡繹不絕地進進出出。小巷的道路寬止最多三公尺,僅可供一輛車通行,道路兩邊種滿了梧桐樹。每當陽光明媚,小巷會充滿穿透樹蔭的光斑,我那時很喜歡抱著梧桐樹轉來轉去,和每一棵樹做自己才懂的遊戲。

那時候小西門沒有小孩子,我也就缺少玩伴。奶奶總是搬一把椅子坐在小店門口,微笑地看著我,手中經常還織著毛衣,等我玩累了,就從店裡拿出些零食來塞到我手裡。有時候,我的衣服撕了幾個大口子,奶奶發現了,也不責備,只是笑著脫下我的外衣,朝街對面走過去,邊走邊喊:「張裁縫,請你補個衣服。」張裁縫通常會笑著迎出來,然後對面的木門中,就會響起縫紉機的「咔咔」聲。

溫和的陽光伴隨著印刷廠機器的轟鳴,還有奶奶那慈祥的目光,陪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白天。

每到晚上,我還是會哭。夜晚的我失去陽光的眷顧,總是突然開始想家,哭著要爸爸媽媽。爺爺這時就會牽起我的手,閒散地帶我在小巷中來回散步。小巷口通常有一個賣瓜子的攤位,每次走到這裡,爺爺總會跟攤主笑著說:「抓點你的瓜子吃吃哦。」然後抓上一把,剝開來餵給我吃,每到這時,我就會默契地停止哭泣。此時的小巷,被昏暗的路燈籠罩,住在小巷的人家都點亮了燈,萬家燈火中,有古時江南小鎮的濃厚意境。

小巷緊臨寶塔寺,那是溧水縣城很著名的景觀,舊城隍廟被拆除之後,城隍牌位就被繼續供奉在那裡。因為清閒,爺爺經常揹著我爬上寶塔的高層,俯瞰溧水縣城的大小街巷,我看到街上的摩托車小如螞蟻,總會哈哈大笑。小巷的另一頭住著一位老太太,是奶奶的母親,冬日奶奶常帶我前去探望,太太總是坐在走廊上的火爐邊,朝我微笑。

很久以後,爸爸進修回來,把我從小巷接了回去。我再次回到了住在高樓公寓裡的生活。

可這時的我,變得非常懷念那個與眾不同的地方,想念小巷,想念爺爺奶奶,想念那裡的煙火氣息。後來我上了幼稚園,每到雙休日或寒暑假,經常一個人沿著小區的河邊走回到小巷,爺爺奶奶看見我,總是驚喜地喊:「冬冬來啦!冬冬來啦!」拿出小店裡最好吃的東西,塞到我手上。有時見我滿頭「蓬草」來到小巷,奶奶依然會喊張裁縫幫忙,原來他不僅會補衣,還會理髮剃頭。有時候,爸爸媽媽工作很忙或在外學習無暇他顧,我依然會被送到小巷裡委託爺爺奶奶照顧。

不過,我待在小巷的日子是越來越少了。

奶奶依舊時不時織幾件毛衣送給我禦寒,我穿上奶奶織的毛衣,在幼稚園裡顯得與眾不同。老師經常打趣地問我:「這毛衣是誰給你做的呀?」「我奶奶。」「是你那個小西門的奶奶吧?」「是的。」老師笑著投來羨慕的目光,其實她早已知道我的情況。

不久後,舅舅(爺爺奶奶之子)上大學歸來,還帶回一個舅媽(我唤之「阿姨」)。阿姨出身富貴,見多識廣,每至小巷,和阿姨聊天又成了樂趣。再後來,阿姨生了個小妹妹,奶奶總是抱著妹妹,開玩笑地說:「第二個冬冬出來啦!」小店旁的印刷廠被改成了托兒所,小巷迎來更多的小朋友,他們親切地稱呼奶奶為「小店奶奶」……而這些都是後話了。

我不去小巷有一些時日了,有一天,聽班裡的同學向我說起,「小西門好像被拆牽了」,我心頭一緊,一股心酸入喉,久久不能平靜。

小巷變成了一片廢墟,連同它的溫馨美滿、風土人情,終於消失在了中國城市建設的宏偉藍圖裡。

你有沒有見過一個安逸、美滿、充滿人情的小巷?有沒有過一段非親非故、無欲無求、關懷備至的親人緣分?有沒有感受過來自陌生人的溫暖?有沒有見過世間最真實的善意?世上的事常常就是這樣,失去才知珍貴,而擁有總是讓人理所當然。一個偶然的相遇,讓我融入另一個溫暖的家庭,瞭解和體驗另一種不同的生活,它讓我早早地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,彌補了我童年的缺失與遺憾。

假如沒有那個雞犬相聞的小巷,沒有關愛呵護我的爺爺奶奶,可以有現在一樣完整的我嗎?

絕不可能。

小西門如同一個夢境,它在偶然間進入我的生活,卻又突然消失於城市化的滾滾車塵里。它變成了我童年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,深深地烙在我心裡揮之不去。

這世上,還會有這樣的一個地方嗎?

我不知道。

但即便小西門已經不再存在,它留下的溫暖和美好仍然在我的記憶里閃爍。爺爺奶奶的關愛,小巷里的點點滴滴,都構成了我成長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。

我想,或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,一個讓人留戀、難以忘懷的角落。它可能是一段時光、一段陪伴、一種感情,成為生命中的亮點。

儘管小西門已經消失在城市的變遷中,但它在我心中的存在卻是永恆的。每當我想起那段美好的時光,心中就充滿了感激和溫暖。

或許,我們都能在生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西門,無論它存在於哪裡,在心靈的深處,都能給予我們力量和安慰。因為這不僅是一個地方,更是一種情感的延續,一段永遠珍藏的記憶。

小西門,謝謝你給予我那麼多美好,即使你已經不在,你的存在依然照亮了我的人生。這段回憶,將永遠屬於我,永遠珍藏在心底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湖畔的天空

三百年後的今朝——歷史的玄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