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捲的真相——大眾對詞語意義的一無所知

(2021年6月舊文重發)

世界上最大的笑話就是,庸人往往對自己常說的詞語之意義一無所知。這絲毫不是誇張,也不是個別現象。比如以前經常出現的網路詞語「土豪」,最終被《現代漢語詞典》解釋為「有錢而沒文化的人」,很多人聽到這個定義才如夢方醒。我會有選擇地拒絕某些網路詞語,因為我認為它們惡俗,但是有時候,最天真的人卻往往跟風使用著最惡俗的詞語。互聯網時代的人們總是得過且過,隨大流說著稀奇古怪的語言。例如,「內捲」這個詞語如今已經火遍了整個校園社交圈,但是並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其含義。

「內捲」這個詞語最先的提出者是一位名叫格爾茨(Clifford Geertz)的人類學家,他在印度尼西亞調查時發現,爪哇島資本缺乏、土地數量有限,加之行政性障礙等因素影響,無法將農業向外擴展,致使增加的勞動力不斷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產中,農業內部變得更精細、更複雜。但是,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此產生了——雖然勞動力源源不斷地增加,但是農業的產量收入卻並無顯著增長。所以,格爾茨發明了「內捲(involution)」這個詞語,用來表示「持續增加投入而無法提高產出」這一現象。

如果真正看到這個詞的源頭,那麼任何人都不難理解「內捲」的真正含義了。這個詞語在中國互聯網上爆紅,源自中國大學中產生的一種現象。在闡述這種現象之前,先給出當下「內捲」一詞在中國互聯網語境中的真正定義:內捲,就是競爭者們持續地投入時間、精力、金錢等等資源進行惡性競爭,最終並不會為自己贏得任何實質性利益或提高的惡性競爭手段。下面這個故事是我根據親身經歷寫的一則寓言:

「一天,兩個農民工去同一個工地,想要謀取搬磚的工作。他們好幾天沒吃飯了,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可能會被活活餓死。工地老闆見到他們,說道:『我這裡只缺一個人了,你們倆先試著幹一上午,我根據你們的表現決定留下誰吧。』兩人熱火朝天地搬起磚來。起初的一個小時,他們幹得很悠閒,彷彿都勝券在握。直到其中一人看到另一人的進度比他多了一塊磚,他開始有些慌了。於是,他加快了手頭的速度。另一人很快發現了此人動作的加快,也開始慌張起來,把自己的速度提升了一倍。這一邊的人看過去,感到一種強烈的危機感,把自身速度提升了兩倍……就這樣,一上午過去了,二人精疲力竭,早已經餓暈倒在了地上,任由火辣的陽光曝曬。工地老闆走了過來,看著他們,開心地笑出了聲音:『哈哈——其實,我的工地,不缺人。』內捲,捲到最後,終將一無所有。」

其實這則故事可以用中國古代的另一則寓言很好地詮釋,那就是「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」。有些人不明所以,甚至在互聯網上公開鼓勵內捲,就是因為他們錯誤地將「內捲」一詞視為「競爭」的近義詞。實際上,這種想法大錯特錯,「內捲」的近義詞不是「競爭」,而是「鷸蚌相爭」或「惡性競爭」。在上面的故事中,獲利方和內捲者十分清晰,可謂涇渭分明——內捲者不獲利,獲利者不內捲,相爭者必然是鷸蚌,得利者一定是漁翁。有意義的競爭就不是內捲,內捲必然是無意義的競爭。

「內捲」一詞之所以流行,是因為這種現象在當代中國大學中十分普遍。下面描述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:老師給同學們佈置了一個項目作業,讓每位同學做一個會下棋的AI,作業分數的高低由這些同學的AI在比賽中的最終排名決定。比賽規則就是每個人自己的AI和別人的AI下棋,贏的加十分,輸的扣十分,分數高者排名靠前,分數低者排名靠後。同學們可以在任何時間段向自己的前一名發起挑戰。這樣的規則看似沒有任何問題,實則是一個愚蠢透頂的作業要求。實際上,絕大多數同學做出的的AI水平都差不多達到了老師的預期,但是排名總是會有高有低,因為棋局總會有輸有贏。這時,整個班的同學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現象,他們不再致力於提高自己AI的絕對實力,而是一門心思地研究別人AI的失誤之處。因為只要戰勝前一名,自己的排名就能升高。所以,許多人開始為每一個其他同學單獨準備一份專門克制特定對手的AI,當自己的前一名變成任意一人時,只需要拿出那一份專門克制的AI就可以下贏對手。於是,這場比賽的最終排名就變成了毫無意義的手速競賽,只要在比賽結束前最後一秒保持住自己的排名即可拿到高分。

這種內捲現象的產生完全是出於規則的漏洞,因為考核標準不科學不合理,所以就會產生評價體系的瘋狂內捲。課程與比賽的根本區別在於,課程應由老師制定客觀公正的標準,規定達到什麼要求是「優秀」、達到什麼標準是「良好」、什麼標準是「合格」,而比賽則是「無所不用其極」的競爭。課程不能夠使用不清晰不明確的標準,如果老師都不知道他想讓學生達到什麼標準,那麼這樣教育的目的究竟何在呢?

以上的例子只是大學中眾多內捲形式中最為常見的一種,它的通式就是——過度強調學生之間的競爭,佈置項目作業試圖激發學生潛能,導致想拿高分的學生不停地利用規則的漏洞進行無底線的惡性競爭。這樣的競爭不可能給學生的能力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提高,只會培養他們投機取巧的能力。

現代職場中的內捲更加不可能讓參與其中的人變得更好,相反,「打工者」們只會越來越累,不斷地為他們服務的「資本家」創造高額利潤。

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影片叫「內捲的比喻」,說的是一個現代版《葵花寶典》的故事。江湖上至高武功葵花寶典原本是不傳之秘,但是因為某種原因洩露到了世上,引發所有武林人士爭相自宮練劍。最終,江湖上每一個人都變成了太監,而且誰也不可能打過誰成為武林霸主。如果有人拒絕自宮,他就會被自宮練劍之人殺掉而毫無還手之力。所以,內捲讓所有人身體殘廢、心靈疲憊。

如果還有人說「趁著年輕,能捲就要使勁捲,否則老了就捲不動了」,那麼他的真實意思應該是「能自宮就要馬上自宮,否則老了就不能自宮了」或者「能幫我幹活就使勁幫我幹,否則我就賺不到錢了」。至於他是兩者中的哪一者,就看他到底是真的不能理解內捲,還是他有利益相關的事情所以揣著明白裝糊塗。

人活在世上,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夠被別人牽著鼻子走。比如大多數人並不明白「內捲」這個詞的真實含義,就大作評論、大做文章,到頭來淪為他人的工具,渾渾噩噩地活在夢里。一個人可以在逆境中活著,甚至可以為了生計被迫做出一些尊嚴的犧牲。但是,請一定要記住——不要為糟粕和腐朽辯護!不要為你已經習慣了的壓迫辯護!魯迅說過:「中國只有兩種人——做慣了奴隸的人和欲做奴隸而不得的人。」做慣了奴隸,就為奴隸主辯護,這種行為不應該在一百年後的今天出現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湖畔的天空

三百年後的今朝——歷史的玄想

小西門記